党委保卫部
安全知识
SANQUAN
当前位置: 首页  安全知识
揭秘校园网络贷款背后的陷阱
发布时间2019-09-24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89

互联网的普及,让高校这块净土,变成了一座蕴含巨大商机的金库。近几年,除了网购在高校的风靡,打着“扶持创业”、“助学扶贫”等旗号的小额网络贷款也在校园悄然滋生,学生们只需要填写一些基本资料,拍几张照片,就可以拿到不等数额的贷款,而这些网贷平台,多是打着“多分期,低利息”甚至“0利息”的幌子来吸引大学生贷款,其实这样看似优惠多多的小额贷款平台,处处是陷阱!

简要案情回顾

事件一:201512月,某大学生为买Iphone6s,申请网上贷款。随后,他拆东墙补西墙,不断找其他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还债,最终欠下多家公司70多万元。

事件二:201639日,河南某高校一名大学生跳楼身亡,原因竟是通过网贷博彩和炒股,最终无力偿还几十万欠款!年轻的生命消逝了,可事情还远没有结束,这名大学生,生前利用班上多名同学的身份信息,在不同的校园金融平台上,办理了贷款,这些同学,在不知情的情况下,已经背上了巨额债务!

事件三:泉州某高校大二男生遭校园贷催债躲桥下4天,贷款2万需还6万。

那些网贷的陷阱U

陷阱一:低息背后,实有高额服务费

有相当一部分网络贷款公司,在贷款到账后,要收取“指标费用”,其实就是服务费,比如贷款10000元,可能就会收取百分之十的服务费,贷款人拿到的钱其实只有9000

打个比方说借款年利率是百分之十,那么到最终还款日,一共就要还11000元,这样一来,其实就是借了9000块钱,还了2000块钱利息,算下来,贷款利率已经达到22%还要多,而2015年央行给出的商业贷款一年期利率仅为4.35%。当然,这样的条款,在合同上,往往是不显示的。

陷阱二:分期还的少,其实是高利贷

有一部分校园网贷的代理,在向同学介绍网贷的时候,一味的强调可以分期,没什么压力,某高校学生就透露,有代理向他介绍网络贷款,贷5000元,分12个月还清,每个月仅需偿还551,五百多听起来很划算,可仔细算下来,12个月的话,该学生总共需要支付6612元,折合贷款年利率为26%,而事实上,年利率超过24%就已经属于高利贷了!

陷阱三:扣押“担保费”,本息还清才放款

不需要任何征信记录就可以放款,听起来贷款平台有点像冤大头,可事实并非如此,他们会在合同上告诉学生,鉴于对对方信用记录不了解,所以,需要扣押一部分借款,作为“担保费”等还清所有本息之后,扣押的钱会一分不少的返还给你。

听起来要求很合理,毕竟人家也是做生意的。然而,一旦出现逾期,这部分钱平台就不需要再付。可将来却仍需要为这部分钱支付巨额逾期利息,哪怕不逾期,平台实际上也在无形中提高了贷款利息。

还是以10000块钱为例,一年为期限,假设利息是百分之十,借款到期,本应支付11000元;然而,某平台扣押2000元的“担保费”之后,拿到手的钱只有8000,但是最终却需要支付11000的利息,拿到扣押的2000之后,算下来,就是8000块钱付了1000的利息,利率已经达到12.5%,这样的漏洞,不仔细算,根本不可能发现。

陷阱四:逾期后果很严重,容易引发“连环贷”

网络贷款平台,不需要抵押,不需要征信记录等等,就敢放款给学生,难道不怕学生逾期不还钱?

有个做网络贷款的校园代理私下透露,其实不怕他们逾期,就怕他们不逾期,一旦逾期之后,那就是按天算利息了,利滚利,越滚越大,那网络平台就发财了,因为留的有学生家长和老师的电话,可以先威胁他们要告诉老师,还不行那就直接打电话给家长,家长一般为了不让小孩背上不良信用记录,都会还的。再不济,不还可以走司法程序么?反正有合同,我们怕什么?而且有一部分学生不敢让家长知道,就“拆东补西”,很容易引发“连环贷”,就像上文提到的那位买苹果手机的学生,本金仅仅3万元,最终滚到了70多万。

如何避开陷阱?

网络贷款再怎么不规范,只要不去触碰就不可能掉进陷阱里去,如果实在需要贷款,一定要和家长商量好再做决定,确定有偿还的能力,并且,要仔细阅读贷款合同,如果有不合理的地方要及时问清楚,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。

网络贷款,属于互联网金融的一部分,应该也算一种必然产物,至于它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?这个我们没办法直接下结论,毕竟也有通过网贷创业成功的大学生;可情况现在确实有些混乱,网络的开放性,导致了国家在监管上存在一定的困难,所以短时间想改变现状应该是不大可能的了。在这里,只能提醒大学生们提高警惕——理性消费,量力而行。

(来源:互联网新鲜事(IDwebtech)原创文章)